- 发布人:xnxy120
- 时间:2025-09-10
- 来源:
- 浏览量:7
本网讯(通讯员 许云飘)又至金风送爽时,9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第41个教师节。站在病房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恍惚间才惊觉,这已是我作为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第 15个年头。15年,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星痕,可于我这平凡的一生,却是沾满了消毒水味、浸透着师生情的珍贵岁月。每一个清晨与实习生一起核对医嘱的专注,每一个深夜陪着他们复盘操作的耐心,都成了我生命里最温暖的印记。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本里的译文说,老师是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人。可在临床带教的日日夜夜里,我渐渐读懂了这句话更深的重量:我们传的不仅是护理操作的“道”,更是对生命敬畏的“心”;授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业”,更是寻找职业价值的“路”;解的不仅是技术难题的“惑”,更是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
常听人说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学生们亦是如此。他们穿着一样的白大褂,却带着各自的故事与困惑来到临床。其中,陈杰的故事,我至今想起仍会心头一暖。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大男孩,最初的梦想本是握着火车的方向盘,做一名驰骋铁轨的铁路司机。可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心仪的专业因冷门被取缔,一张调剂通知,将他“推”进了护理专业。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就注意到了他眼底的失落:穿着略显局促的护士服,给患者铺床时动作僵硬,给老人擦身时眼神躲闪。后来他才悄悄跟我说,“许老师,我总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干这些‘擦屎擦尿’的活,有点抬不起头。”可即便心里不情不愿,这个懂事的“乖乖仔” 也没抱怨过一句,始终按要求完成每一项任务,只是那份对职业的热情,像被蒙了一层灰。
转机发生在一次PICC置管操作时。那天科室来了位需要长期输液的老人,我带着实习生们围在床边讲解操作要点。轮到陈杰近距离观摩时,我突然发现,他之前一直低垂的眼睛亮了。他攥着笔记本的手紧了紧,眼神紧紧跟着穿刺针的轨迹,连呼吸都放轻了。操作结束后,别的实习生陆续离开,他却留了下来,追着我问了一连串问题:“老师,穿刺时怎么判断血管位置?”“如果患者血管细,进针角度要调整吗?” 那股子刨根问底的劲儿,和之前判若两人。
从那以后,我开始格外留意他。我发现,只要遇到需要“脑手协调”的高精尖操作,比如深静脉置管、器械配合,他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有时为了跟着学一台复杂的手术配合,他能主动放弃午休;为了弄明白一个操作细节,他会反复看操作视频到深夜,还把疑问一条条记在本子上第二天问我。我忽然懂了:不是他不喜欢护理,而是他没找到护理工作里“值得拼”的价值。
那一个月里,只要科室有深静脉置管操作,我都会提前叫上他,让他从递器械、记步骤开始学,慢慢教他判断血管、调整进针角度;科室刚引进乳腺导管镜时,我第一时间把操作手册给他,带着他一起研究仪器、练习操作。看着他从一开始的紧张手抖,到后来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操作,看着他眼里的失落渐渐被自信取代,我比谁都开心。
实习结束那天,陈杰特意找到我,眼眶有点红:“许老师,我以前总觉得护理就是围着病床转,可现在才知道,原来护理里也有这么多需要钻研的技术,也能帮患者解决这么多难题。我好像终于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我拍着他的肩膀,跟他说:“你的手稳、脑子活,适合往专科方向走,手术室或者置管护士都很适合你。”
前段时间,我收到了陈杰的消息,他现在是前海人寿韶关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还成功考下了《中等长度导管置管培训合格证书》。看着他发来的证书照片,照片里的他穿着手术服,笑容明亮又坚定,我忽然湿了眼眶。原来,教书育人的快乐从不是“桃李满天下”的虚名,而是看着曾经迷茫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长成能独当一面的模样。
15年带教路,像陈杰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有的现在和我一样,穿着白大褂穿梭在病房,继续守护生命;有的虽然离开了护理行业,却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但无论他们在哪里,我都记得他们初来临床时的青涩,记得他们为了一个操作反复练习的执着,记得他们第一次成功帮助患者后眼里的光。是他们,让我在日复一日的繁琐护理工作中,感受到了超越疲惫的温暖;是他们,让我明白“带教老师”这四个字,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幸福。
教师节快到了,窗外的阳光正好,病房里传来患者康复的笑声。我想对天下所有的老师说:愿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能照亮学生前行的路;愿我们的每一份坚守,都能成为他们成长的力量。也想对我的学生们说:谢谢你们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的教坛躬耕之路,满是芬芳。
一审:李丽君 二审:李莉 许莉珺 三审:蒋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