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管理:别让这四大误区,偷走你的生活质量
  • 发布人:xnxy120
  • 时间:2025-09-05
  • 来源:
  • 浏览量:136

本网讯(通讯员 刘影)在癌症治疗的漫长旅程中,疼痛如同一个“沉默的敌人”,困扰着许多患者。数据显示,80% 以上的癌痛通过规范治疗就能明显缓解,可现实中,不少患者和家属却因陷入认知误区,默默忍受疼痛煎熬,甚至耽误治疗。今天,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就来逐一拆解癌痛管理中最常见的四大误区,帮癌症患者重新认识癌痛,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创建 3D 癌症图片_副本.png

误区一:忍痛是 “坚强”,忍忍就过去?

“疼的时候咬咬牙,扛一扛就好了,不想给家人和医生添麻烦。” 这是很多癌痛患者的想法,甚至有人把“忍痛”当作“坚强”的表现。但真相恰恰相反。长期忍痛不仅毫无益处,还会给身体带来多重伤害。

持续的疼痛会刺激神经系统,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让患者陷入“疼痛-情绪差-更痛”的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疼痛会消耗身体能量,导致免疫力下降,反而影响癌症治疗效果,让身体更难对抗癌细胞。疼痛不是“必须忍的煎熬”,而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及时表达疼痛,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选择。

误区二:阿片类药物会成瘾,坚决不能用?

“吗啡、羟考酮这些药是‘毒品’,用了就会成瘾,以后戒不掉怎么办?”对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恐惧”,是很多患者拒绝有效镇痛治疗的主要原因。但在医疗场景下,这种担忧完全是“过度焦虑”。

临床数据表明,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率低于1%。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状况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既能有效控制疼痛,又能最大程度降低成瘾风险。相反,因害怕成瘾而拒绝用药,导致疼痛无法缓解,反而会让患者因痛苦难忍,陷入更严重的身心困境。需要明确的是,医疗用阿片类药物是“镇痛武器”,而非“洪水猛兽”,遵医嘱使用才是关键。

制作 3D 疼痛图片_副本.png

误区三:痛了才吃药,不痛就停药?

“反正止痛药吃多了不好,疼的时候吃一片,不疼就不用吃了。” 这种“按需吃药”的做法,是癌痛管理中的常见错误,反而会让疼痛更难控制。

癌痛管理的核心原则是 “按时、规律用药”,因为只有定时服药,才能维持血液中稳定的药物浓度,像“堤坝拦水”一样持续抑制疼痛,减少突然发作的“爆发痛”。如果痛了才吃、不痛就停,血液中药物浓度忽高忽低,不仅会让疼痛反复,还可能因疼痛加剧而需要更大剂量的药物才能控制。简单来说,规律用药不是“多吃药”,而是“更有效、更安全地控痛”。

误区四:止痛药用多了会“减寿命”?

“止痛药吃多了伤身体,会‘短命’,还不如少吃点忍忍。” 这种错误认知,让很多患者宁愿承受疼痛,也不愿规范使用镇痛药物。

事实上,规范的镇痛治疗不仅不会“减寿”,反而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长期未得到控制的疼痛,会持续消耗身体机能,导致患者食欲下降、睡眠变差、免疫力降低,进而影响癌症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而通过合理用药缓解疼痛后,患者能正常进食、休息,甚至进行轻度活动,身体状态更好,自然能更积极地对抗癌症。

制作 3D 疼痛图片 (1)_副本.png

破除误区,科学控痛:记住这3

主动说痛:出现新疼痛、疼痛加重或性质改变时,24小时内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不要拖延。

学会评分: NRS 评分法(0分无痛,1-3分轻度痛,4-6分中度痛,7-10分重度痛)准确反馈疼痛程度,帮助医生调整方案。

遵医嘱用药:长效药按时吃,缓释片整片吞服(不掰开、不咀嚼),漏服时别随意加倍剂量;同时做好便秘、呕吐等副作用的预防(如晨起喝温开水、吃香蕉,必要时用乳果糖)。

癌痛不是“癌症的必然附属品”,更不是“必须忍的苦”。主动打破认知误区,积极配合规范治疗,就能重新摆脱疼痛的束缚,找回生活的滋味。

一审:李丽君 二审:李莉 许莉珺 三审:蒋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