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听觉窗口”:你必须知道的护耳冷知识
  • 发布人:xnxy120
  • 时间:2025-09-18
  • 来源:
  • 浏览量:0

本网讯(通讯员 谭一慧)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微妙窗口,却常常被忽视。它们不仅能捕捉声音,还维系着身体的平衡。然而,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正在悄悄伤害这个精密的器官。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耳朵保护的冷知识,重新学会如何珍惜这份听得见的幸福。

创建 3D 耳朵_副本.png

1. 耳朵是自带清洁系统的器官

你可能习惯用棉签掏耳朵,但事实上,外耳道皮肤有自排自洁功能。耳垢(耵聍)会自动缓慢向外移动,在日常咀嚼、说话等下颌动作的帮助下自行排出。用棉签掏耳反而可能将耳垢推得更深,甚至损伤耳道和鼓膜。医生建议:除非有明显堵塞或不适,否则不要自行掏耳朵。

2. 听力损伤不可逆,且从听不见高频声开始

我们耳朵里的毛细胞(听觉细胞)数量有限且无法再生。受损的首要表现往往是开始听不清高频声音(如鸟鸣声、电话铃声),随后逐渐向中低频蔓延。很多人直到听人说话困难才意识到问题,但此时损伤已经形成。这也是为什么听力保护必须防早防小

创建 3D 耳朵 (2)_副本.png

3. 在地铁、公交上戴耳机,对耳朵是双重暴击

在嘈杂环境中,人们会不自觉地调高耳机音量以盖过环境噪声。这时耳机内的声压可能超过100分贝,相当于电锯工作的声音!长时间如此会急剧加速听力损失。建议使用降噪耳机或在嘈杂环境中尽量不收听音频。

4. 耳朵是你身体的平衡指挥官

内耳中的前庭系统负责人体平衡感。如果内耳受损,不仅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起头晕、眩晕和平衡障碍。这就是为什么某些耳部感染或疾病(如梅尼埃病)会导致天旋地转的感觉。

创建 3D 耳朵 (1)_副本.png

5. 听力下降,可能加速认知衰退

多项研究表明,听力损失与认知能力下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因为听不清会导致大脑接收的刺激减少,社交互动受阻,从而加速大脑退化。保护耳朵,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保护大脑。

如何科学爱护你的耳朵?

遵守“60-60原则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

远离嘈杂环境,必要时佩戴防护装备。如果工作或生活环境噪声较大(如工地、KTV、机场),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谨慎用药,定期检查。一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利尿剂)具有耳毒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尤其是有家族耳聋史或长期暴露于噪声中的人群。 保持耳部干燥,预防感染。游泳或洗澡后,及时用毛巾擦干外耳道,避免细菌滋生引起感染。

我们的耳朵默默地承担着倾听与平衡的重任,却很少得到主动的关注与保护。很多伤害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而一旦造成,便难以挽回。愿我们从今天起,更加温柔地对待这对宝贵的伙伴,聆听世界,也更聆听它们的需求。

一审:李丽君 二审:李莉 许莉珺 三审:蒋玉兰